蓮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稱芙蕖、芙蓉。《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笔琛败睫∑淇偯玻瑒e名芙蓉;江東呼荷;菡萏,蓮華也。”千百年來,蓮以它美麗的花形,芬芳的氣質,不染纖塵的高潔品德深受世人的喜愛。
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很早就出現了描寫蓮的詩句。“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詩經·陳鳳·陂》);“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鄭風·山有扶蘇》);“制菱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離騷》)。南北朝樂府民歌中詠蓮的作品更是屢見不鮮?!扒嗪缮w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生并頭蓮”(《清商曲辭·青陽度》);“千葉紅芙蓉,昭灼綠水邊”(《清商曲辭·讀曲歌》)。一曲曲清新秀麗的民歌把江南水鄉(xiāng)蓮花盛開的美景描寫的如詩如畫。唐詩中也不乏贊美蓮花的作品?!吧忛_花覆水,蓮謝藕在泥。不學清萍葉,隨波東復西”(丁鶴年《采蓮曲》);“看取蓮花凈,應方不染心”(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宋代著名學者周敦頤更是愛蓮成癖,他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边@一段盡善盡美的描寫,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
青釉蓮花尊,北朝
故宮博物院
東漢時期,佛教自印度傳入我國。經過逐漸的適應和緩慢的流傳,到東晉、南北朝時已遍及大江南北。隨著佛教的到來,佛教藝術隨之興起。蓮花作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文化象征,是佛教偶像崇拜和佛教藝術中常見的圖案。傳說釉迦牟尼降生前,宮廷中百鳥齊鳴,四季花木一同開放,池中開出大如傘蓋的蓮花。釉迦牟尼得道成佛后,每當他傳教說法時,都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在有關佛教藝術的雕塑作品中,諸佛所坐的臺座也多為蓮花形。佛經中把佛所居住的地方稱為蓮華世界,“蓮華世界,是盧舍那佛成道國”(《華嚴經》)。佛教經典也有以蓮花題名的?!斗ㄈA經》全稱《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經的名稱以“妙法”比喻所說教法微妙無窮,以“蓮花”比喻經典的潔白高雅。
就連僧眾所披的袈裟也與蓮花有密切關系,“袈裟又名蓮華衣,謂之不為欲泥所染故”(《釋氏要覽·上·法衣》)。總之,在佛教藝術中蓮花的圖案造型隨處可見,無論是石窟寺的柱礎、藻井,還是佛像的臺座、背光,都普遍與蓮花有著不解之緣。蓮花紋飾出現在我國瓷器上面,則首見于六朝青瓷。
蕭山窯青釉劃蓮瓣紋盤,晉
故宮博物院
魏晉南北朝是中華文化大融合的時代。中國的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與來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進著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受佛教藝術的影響,三國、西晉瓷器上出現了佛像、忍冬等與佛教有關的紋飾。江蘇金壇西晉墓和浙江平陽元康元年墓出土的青瓷谷倉,腹部均貼飾模印佛像。佛像身披袈裟,雙手合抱坐于蓮花臺座之上。東晉晚期,瓷器上開始出現了簡單的蓮瓣紋。
岳州窯青釉劃花蓮瓣紋盤口瓶,五代
故宮博物院
東晉青瓷在質地和釉色上比以前有顯著提高,“瓷”的特點更加鮮明。為突出青翠如玉的釉質,東晉青瓷一改早期繁縟的裝飾,僅飾以簡單的弦紋或褐色彩斑。東晉晚期,盤碗類器物開始裝飾簡單的刻劃蓮瓣紋。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出土的茶黃釉缽,外壁刻劃簡單削瘦的蓮瓣十七瓣。鎮(zhèn)江陽彭山出土的蓮瓣紋碗,每個花瓣由數條極細的劃線組成。以上兩處墓葬出土的刻蓮瓣紋器物與浙江蕭山縣上董窯遺址的盤碗殘片非常相似。從現有資料看,東晉青瓷中飾有蓮瓣紋的器物數量有限,品種也較少。一般碗類多裝飾在外壁,盤類則裝飾在內心。裝飾技法也較單調,多屬劃花、刻花之類。
南北朝時期,佛教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和扶持。據史載,南朝梁代佛教最興盛時佛寺多達兩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達兩百余萬人。隨著民間信佛者的劇增和大量寺廟、石窟的修建,佛教藝術的影響已深入到各個領域。在各種工藝品中,蓮花題材幾乎無處不見。它從東晉時期的初露端倪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蓮紋此時不僅大量裝飾在盤碗類圓器上,也廣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裝飾技法大為拓展,更為豐富,除了延用重線淺刻外,還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種技法。
合肥市 隋開皇三年墓出土的
壽州窯六系蓮瓣紋青瓷盤口壺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重大發(fā)展時期。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陶瓷成就的基礎上,隋唐瓷器進入了全面發(fā)展階段。繁榮昌盛的唐帝國對外來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氣魄,南北朝時期帶有宗教色彩的蓮紋此時已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為現實題材而普遍為民間藝術所采用。
隋代瓷器的裝飾風格與南北朝相比,顯得樸素簡潔,以罐類為例,北方生產的四系罐以腹部凸起的一道弦紋代替了覆蓮紋;南方生產的六系、八系罐體形瘦長,大口豐肩,為適應器形特點,蓮瓣紋上移到肩部。瓶類的蓮紋也多裝飾在肩部。
青釉兔紐蓮瓣紋權
故宮博物院
隋代蓮瓣的瓣尖有圓狀和尖狀兩種。合肥隋開皇三年墓出土的青釉碗,外壁刻劃仰蓮一周,瓣尖細長。同墓出土的青釉盤口壺,腹部刻一道凹弦紋,弦紋上下分別刻劃尖狀覆蓮和仰蓮。這兩件刻劃尖狀蓮瓣的器物與鳳陽武店靈泉寺東山早期壽州窯遺址出土的瓷片非常相似,當為隋代壽州窯產品。
唐代以前,我國瓷器上的蓮紋一直未能突破圖案化、規(guī)格化的模式。湖南長沙銅官窯首創(chuàng)的釉下彩繪新技法,將繪畫藝術引入瓷器裝飾領域。完整的蓮荷圖案、水禽蓮池圖案開始以國畫的形式出現在瓷器上。銅官窯釉下彩繪的紋飾題材十分豐富,包括人物、動物、花草、云氣山水等。其中花卉題材所占比例最大,而花卉紋飾中又以褐綠彩繪的蓮荷圖案最多。蓮瓣飽滿圓潤,荷葉舒張自如,筆法流暢,形象生動。雖僅寥寥數筆,卻盡得寫意之妙。這種新的裝飾技法突破了以往刻劃紋、印紋的局限,突破了多年來圖案化模式的框框,使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除了釉下彩繪外,銅官窯的釉下點彩也很有特色。揚州唐代遺址出土的黃釉褐藍彩雙系罐,以褐藍相間的大小斑點組成聯珠,配置成云頭和蓮花圖案。構思新穎,別具風格。此外,銅官窯印花、劃花瓷器中也有大量的蓮花圖案。
唐代白瓷中也有不少裝飾蓮紋的上乘之作。西安東郊唐乾封二年段伯陽墓出土的白釉貼花高足缽,下腹堆貼圓肥的仰狀蓮瓣,喇叭狀高足上貼覆狀蓮瓣,器腹裝飾三組具有波斯風格的貼花圖案,氣勢宏偉,裝飾富麗。河南陜縣出土的白瓷燈,底坐塑成蓮花柱礎形,構思巧妙,造型規(guī)整。
唐白釉蓮花紋盤
煙臺市牟平區(qū)博物館?
“唐代佛教盛行,陶瓷也用來燒制有印度風格的宗教器物。有一種塔形罐,用作隨葬品,具有佛教特征”。塔形罐是唐墓中常見的器物,罐下腹一般均裝飾一層或幾層仰狀蓮瓣。如河北蔚縣榆澗唐墓出土的綠鉛釉塔形罐,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塔形罐等。佛教藝術發(fā)展到唐代,從題材到風格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盎孟氲淖诮淌澜缫押同F實生活結合起來,并把外來藝術的精華水乳交融地融入本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之中?!鄙徏y此時已逐漸失去了宗教色彩,日益表現出富有生活氣息的民族風格。
唐代崇尚牡丹,周敦頤《愛蓮說》中提到“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但牡丹圖案在唐代瓷器上尚不多見。直到宋遼時期,牡丹才在瓷器裝飾領域中大放異彩,并開始逐漸取代蓮花成為花卉題材中最常用的紋樣。?
三彩刻花鷺蓮紋盤,遼
故宮博物院
宋遼金是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南北名窯輩出,官民窯竟相發(fā)展。無論是釉色品種還是裝飾題材都空前繁榮。在花卉圖案中,國色天香的牡丹后來居上,作為主題紋飾開始超過蓮花。蓮瓣紋在北宋早期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后來隨著荷塘風光、蓮池水禽、嬰戲蓮花等富有民間生活氣息圖案的大量出現。蓮紋自東晉出現在瓷器上以來,經過數百年的發(fā)展變化,到宋代已完全脫離了宗教影響,成為優(yōu)美的純裝飾性題材。由于唐宋以來推崇牡丹,蓮花已逐漸失掉其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地位。但深受人們喜愛的蓮紋仍是宋代各大窯系中普遍使用的題材。
青花魚蓮紋罐,元
故宮博物院
到了元代,蓮瓣紋是青花瓷器最常見的邊飾,這種經過變形的蓮瓣俗稱“八大碼”,外廓由外粗內細的兩道線構成,線條轉折生硬,顯得棱角分明。瓣與瓣之間均留有空隙,瓣內繪制各種紋飾。其中以繪制火珠、火輪、銀錠、珊瑚、犀角、雙錢等圖案的雜寶紋最有特色。
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1418)葉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蓮池鴛鴦和蓮池魚藻是元青花中的寫實性主題紋飾。布局繁密,結構嚴謹,筆法遒勁有力,生動自然。蓮花的花瓣狀如飽滿的麥粒,“荷花、荷葉、蓮蓬都不填滿色,鴛鴦、水藻都帶幾筆水紋,仿佛水在流動?!边@類畫工精湛的作品藝術效果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圖案紋飾,是元青花中的精品。
明天順? 青花荷蓮大碗?
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斗彩鴛鴦蓮池紋盤
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明代鴛鴦蓮池紋一改元代繁密的布局,畫面疏朗有致。1988年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的宣德斗彩鴛鴦蓮池紋盤,盤心畫三叢蓮花,一對飛翔的鴛鴦雄上雌下,相互呼應,茨菇、蘆葦、浮萍穿插其間。鴛鴦的雙翅和水波紋用青花繪制,彩料部分先在胎上刻出淺細的輪廓線,施釉燒成后再按釉下輪廓線填繪彩料。荷葉用沒骨法渲染,蓮花先勾出花瓣輪廓,然后在瓣內填繪紅彩。紋飾舒展,線條流暢,畫面清新秀麗。成化斗彩器物上的鴛鴦蓮池紋與宣德基本相似,但彩繪部分不在釉下預刻輪廓線。紋飾的線條柔和纖細,色彩淡雅。明代后期的鴛鴦蓮池紋畫工草率,構圖凌亂,不能和早期相比。
康熙?五彩加金鷺蓮紋尊
故宮博物院
清代蓮荷題材中成就最高的當屬康雍時期的寫實蓮荷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五彩加金蓮荷紋鳳尾尊,頸部和腹部滿繪兩幅完整的蓮荷圖。蓮瓣豐腴飽滿,荷葉舒張自如,蓮叢中點綴著蘆葦、茨菇、浮萍,水鳥鳴叫,彩蝶飛舞,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色彩濃艷的紅蓮綠荷與一朵用金彩描繪的蓮花交相輝映,整個畫面金碧輝煌,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筆國畫。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雍正“二年試乙號樣”款粉彩蓮紋盤,“盤內壁粉彩繪出荷花紋飾,共畫八朵荷花,三朵盛開,五朵含苞。這些荷花都是先用黑彩勾勒出花瓣的輪廓線,再填淡粉彩進行渲染,然后用深粉色在花瓣尖端略加點綴,使花朵明暗層次清晰,彩色秀麗溫雅。荷花周圍配幾片荷葉,或肥碩碧綠,或殘敗蒼勁,從而更襯托出荷花亭亭玉立,香遠益清的高雅風姿”。清新的畫面,纖巧的筆法,柔和的色彩,形成了雍正工筆花鳥圖案清雅秀麗的風韻。
清乾隆? 斗彩鴛鴦臥蓮碗?
故宮博物院
乾隆時期,瓷器裝飾雍榮華麗,刻意求精。但過分追求規(guī)整和工細導致了繁冗和堆砌,藝術上的倒退使蓮紋失去了昔日的生機,在斑爛的色彩、華貴的外表下,隱含著僵化、呆板和滯氣。乾隆中期以后,隨著封建社會的衰敗,陶瓷工藝也開始由盛轉衰。各種以蓮荷為紋飾的器物雖然數量眾多,但藝術上已遠不能和前期相比。
蓮花是我國傳統(tǒng)的裝飾題材,在西周晚期的青銅紋飾中已開始嶄露頭角,春秋戰(zhàn)國的銅器、陶器上普遍采用蓮瓣作為裝飾。但中國瓷器上的蓮紋是受佛教藝術的影響發(fā)展起來的。從東晉的初露端倪到南北朝的鼎盛時期,蓮紋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及至唐代、中華民族巨大的同化力已將外來藝術中的精華水乳交融地融入本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之中。瓷器上的蓮紋進入了成熟時期。宋遼金時期我國陶瓷器裝飾藝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裝飾題材日益豐富,加上牡丹花的異軍突起,一直在裝飾領域據統(tǒng)治地位的蓮紋開始進入萎縮時期。元明以后,纏枝蓮紋作為一種定型的裝飾題材長盛不衰。乾隆中期以后陶瓷業(yè)日趨衰落,蓮紋在藝術創(chuàng)新上無所建樹,但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題材仍廣為流行。建國以后,作為中華民族所崇尚并具有傳統(tǒng)力量的蓮紋又重放異彩。隨著新中國陶瓷業(yè)的繁榮昌盛,流行了千年的蓮紋必將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永不泯滅。
(本文來源于古玩元素網,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臺,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